9月14日晚,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武汉市开幕,展示长江流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色文化。
退休了,一下子没了工作上的那些事情,整天大把的时间不知道怎么打发,就跳广场舞、打麻将,成了一种消磨时间的方式。可是,这也反映出你可能没有找到更有意义的事情去做。要是说你有个特别的爱好,比如说画画,书法什么的,那多好啊,还能够提升自己。
(原标题:广州传统产业“翻身”缩影:白云化妆品产业集群从代工迈向微笑曲线两端)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如今来广州白云做化妆品的生意,只需带上钱和想法,最快半小时内,就能凑齐全链资源,落成一家企业。”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科工商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艳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说。
“中国美妆看广州,广州美妆看白云”。几十年间,成功的淘金故事在这里不断上演,逐渐汇集成一个庞大的化妆品产业集群,“白云美湾”这个区域品牌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截至目前,整个白云区拥有1288家持证化妆品生产企业,占全国的1/4、广东省的一半,从设计、研发、原料、包材到生产、销售、展贸一应俱全。
这个产业集群的生长状态是整个广州产业生态的缩影。从白云的化妆品到花都的箱包皮具,再到番禺的服装,无不是从专业市场发迹,靠着改革开放之初的“三来一补”迅速成势,并在近年相继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不过,近年来随着各地纷纷布局高端产业,传统产业“存在感”不强,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消费品工业究竟还有没有价值?
对广州而言,上述产业作为经济的重要支柱,难以简单退出。这些产业继承了“千年商都”的衣钵,又肩负着传统制造向新的期望,逐渐向万亿级时尚产业迭代升级。但在成功转型之前,这些产业先要突破一些短板,撕去初级代工的标签,向品牌发力,加码创新研发,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迈向产业链更高端,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
千亿产业找准优势兴发广场的围挡已经拉起,响彻机械破拆的哒哒声,鳞次栉比的低矮商铺被推倒。产业扩张带来载体扩容,9月24日,广州兴发广场美湾二期正式动工。三十余年前,白云区美妆产业正是从这里拉开了序幕。
1994年,兴发广场一期建成,机缘巧合下承接了一批化妆品个体户,自此白云化妆品产业的种子就在紧凑、拥挤的档口上散播开来。
机场快速路在门前不远处穿行而过,向南3公里坐落着广州火车站与广东省客运站,交通枢纽的客流给广场带来了生意。很快,以兴发广场为始,在广园西路至机场路一带,又裂变出了怡发广场等七大化妆品商贸城集群,由此构成的三元里商圈成为全国最大的美妆用品集散地。
当时,大量外部订单率先涌入坐守改革开放“南大门”的广州,兴发广场的商铺向代工转变,发展出“前店后厂”的模式。在南部市场的基础上,工厂主要向北拓展空间,白云化妆品逐渐形成了“北产南贸”的格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里走出了“北交所美妆制造第一股”芭薇等一批知名企业。白云美湾产业发展办公室科长黄欣透露,由于靠代工起家,白云美妆业出口旺盛,企业中不乏隐形冠军,“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案例格外多。
生产集聚继而带动了包材产业,在白云区,仅泵头的年产量便超过20亿个。向下游,互联网电商平台、检验检测等环节也应运而生,成千上万家企业连成上下游,产业链完整也是白云美妆产业的最大优势。
“更重要的是无形资产,集群带来了大量人才、订单、科研平台,一家中小企业能够在这里找到发展所需的全部资源,快速成长起来。”黄欣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不同于上海的东方美谷、湖州的美妆小镇由政府招商、龙头牵引而成,白云美妆产业几乎完全由原生企业自发集聚而成。
时至今日,白云区已汇集化妆品相关企业超6000家,其中生产企业1288家,占全市2/3。以化妆品为代表的美丽健康产业成长为白云六大千亿级产业之一,且产业仍在扩张之中。
白云区投促局招商科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白云区以优惠价格出让了29宗化妆品产业用地,总体建筑面积近20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额超百亿元,预计营收规模在300亿元以上。同时,区属国企还投建了产业园,为相关企业提供标准厂房,保障后者空间载体充足。
产业壮大引来政策关注。2018年白云区成立了化妆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专班化运作统筹该产业发展,“美湾九条”及两个化妆品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也先后出炉。全区建设了各类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32个,产业配套进一步补齐。
政策介入使产业结束了自然生长的状态,“白云美湾”品牌概念成型。2019年,白云区化妆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成立,并于去年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新代工故事与品牌化之路在业内,白云区有着“化妆品代工之都”的别称。“代工”这一限定词,道出了其产业痛点。倘若对区内一千多家化妆品生产企业做一个粗略分类便能发现,它们绝大部分仍然集中在微笑曲线的中间部位。
在价格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这样的产业结构也导致集群议价能力趋于弱势,让微笑曲线尽快向两端“咧开嘴角”,成为亟待解决的事情。
多家企业反馈,白云区化妆品集群主要面临研发能力不足、品牌弱势的局面。
微笑曲线左侧,集群研发能力有待提升,特别是欠缺高端原材料企业。业内人士透露,当前,中国化妆品产业所需材料往往要先运送至外国进行加工处理,再高价购回。
芭薇公司一楼展厅有一座原材料展台,梳理了企业产品生产加工所需各项原材料的产地清单,其中大多数仍仰赖从欧美日韩地区进口。近百项原材料中,标注来源为中国的仅占较小比例。
在此背景下,企业开始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卡姿兰集团生产基地卡迪莲江高工厂研发中心建立了3500平方米的现代化实验室和中试中心,并同北京工商大学、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等进行联合研发。
芭薇同样自建了6000平方米的研发、检测实验室,其中检测实验室获得了CNAS、CMA认证、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机构资质。广东芭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助理石品靖透露,除服务自身外,实验室还向行业集群开放。今年上半年,芭薇研发投入费用增长超两成。
重金砸向研发后,芭薇共获得国内外授权专利130余项,自主研发的两款原材料已经通过备案。靠着ODM,芭薇去年实现了6.23亿元工业产值,并于今年年初上市,成为“北交所美妆制造第一股”。
强大的研发能力使芭薇实现了一种新代工模式——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配方定制,提供从研发到生产的整套服务。这也使芭薇获得了更多品牌客户的青睐和议价权。
更高层面,白云区还在打造“白云美湾国际化妆品研究院集群”。黄欣介绍,白云区计划由政府牵头,引进化妆品领域头部机构与专家,同集群内企业进行联合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目前,白云已引进11家院校共建化妆品科技创新研究院,累计产出化妆品原料13款、配方超5000款,签订成果转化合同105份。
在微笑曲线右侧,培育自主品牌也显得愈发紧迫。由于白云区化妆品产业以代工为主,企业往往只能赚取较少的加工费,无缘品牌溢价。
近年来,区内企业日益重视品牌培育,卡姿兰便是代表案例。2008年,蔡依林一句“卡姿兰大眼睛”代言词将品牌推热,“卡姿兰”自此成为了眼睛大而漂亮的代名词。这些年来,“卡姿兰大眼睛”成为网络上广泛流行的一个梗。抓住流量后,卡姿兰趁势推出了卡姿兰大眼睛、双猫家族等IP形象,为品牌价值赋能。?
不过,对于集群内多数以代工为主的中小企业而言,转型之路仍然漫长,品牌培育成本高昂,短时间内遥不可及。对此,白云区计划先集体发力,打响区域品牌。从“美湾严选”商标注册,到频频举办广州国际美妆周,再到日前美博会期间1688美妆全球选品中心落地白云,集群企业越来越多以集体品牌亮相。
加码数智化今年以来,广东重新提升了对“衣食用玩”传统产业的关注,广东省工信厅厅长涂高坤表示:“我们一直相信,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工厂。”
在此背景下,化妆品行业也亟待证明其转型能力。目前,白云区正在打造市、区共建的特色标杆工业园,绿色化、数智化等成为园区建设的重点思路。政策驱动与行业倒逼之下,企业纷纷踏上了数字化转型的道路。
以卡迪莲工厂为例,目前已经布局了11条全自动运作的生产线,所需人工大幅降低,粉底液产线仅需四五个操作工人,日产值达50万元。卡迪莲厂务总监曾八生表示,工厂还建设了储能系统,每年可节约电费约40万元。公司中央空调系统也在改造,未来将能根据室内温度智能自主调节,每年节约能源约30万元。
在化妆品行业利润日益摊薄的背景下,对中小企业而言,尤其需要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借此企业能有效节省人力、能源等方面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依靠代工起家的路径也决定了集群企业的外向型特点。随着越来越多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收紧,“绿色壁垒”正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新型贸易壁垒,因而绿色转型成为这些企业必须选择的道路。
对企业来说,转型意味着一笔不小的开支。在芭薇工厂中,一台从德国进口的乳化锅售价就高达500万元。
“化妆品行业本就属于个性化和定制属性极强的行业,再加上产品工艺配方迭代越来越快,所需设备更新周期也不断缩短。”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曾八生表示,多数设备用上3—5年就要换新,给公司带来不小的资金压力。
不过,今年国家推动的大规模设备更新给企业提供了机会。张艳认为,设备更新与数字化改造是近年来政府对制造业企业支持力度最大、政策连续性最强的领域之一,相关举措奏效需要各方同时发力,“政府补一点、企业投一点、服务商让利一点”,才能推动白云区化妆品产业形成转型升级的共振。
据悉,卡迪莲、芭薇等4家企业开展了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项目,项目通过验收后将获得不超过项目投入总额40%、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补助。
与此同时,集群化使“链式改造”成为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转型成本。白云区围绕“数字+人工智能”培育数智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通过集采众购、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生产线。
目前,白云区化妆品产业集群中,上云中小企业比例达到67.69%。芭薇、巧美、卡迪莲、霸王、好迪等5家化妆品企业共建设了分布式光伏6万多平方米,预计每年可为企业提供超600万千瓦时的绿色电力。美丽健康产业园五龙岗片区已为13家化妆品企业定制了个性化绿色方案,帮助其挖掘节能潜力。
传统产业“新生”路径新兴产业备受资金青睐并且有不少政策倾斜,在此背景下,传统消费品工业还有没有价值?这一问题对“千年商都”广州而言尤为重要。
广州的不少产业都是从专业市场起步,向制造延伸,逐步集聚起完整的产业生态,无论是白云区的化妆品产业,还是花都区的皮具箱包、番禺区的纺织服装,大多都沿着这一轨迹成长起来。对于这些自然生长起来的产业来说,如果有足够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将会加速转型升级,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
2021年,国务院批复广州和四个直辖市率先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扩大引导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2021年到2023年,上述三项产业相继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并分别以百亿或千亿级体量构成各自区域的经济支柱,关联着庞大就业人口。根据《广州市时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到2021年底,全市都市消费工业企业超7万家,占全市2/3,营收额超7700亿元。
近年来,广州经济持续承压,至今仍未走出转型阵痛期,一手连着制造一手连着商贸与消费的消费品工业地位更显重要。今年前8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继续下降,但部分都市消费品制造业快速增长,运动服装等产品产量保持了超20%的增速,限额以上化妆品、服装鞋帽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6.2%、10.6%。
可以看出,传统消费工业重振对广州经济复苏至关重要。在各地蜂拥布局新兴产业的背景下,根基深厚的传统产业为广州提供了独具特色的赛道。
在经历几度起伏与政策冷暖后,化妆品、箱包、服装产业重回聚光灯之下。
依靠代工起家的方式也决定了这些产业中小企业居多、品牌弱势、抗风险能力差。至今,不少企业仍集中在城中村,受到城市规划调整的冲击,再加上土地不足和劳动力成本攀升,不少企业向外地撤退,产业链完整性也遭遇风险。因此,引入先进生产方式、打造自主品牌成为企业转型重心。
在政策层面,也积极培育引导,帮助企业进行转型。在数字化方面,自去年起,广东省开始实施消费品工业“数字三品”三年行动,重点关注纺织服装、皮革皮具、美妆日化等集群,按照一个行业“一条数字产业链模型、一个公共服务平台”的模式实施转型。
此前,广州市已发布三批“四化”赋能重点平台,入选企业多为聚焦某一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例如聚焦美妆日化领域的广州中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广州蜂巢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还有箱包皮具领域的广州盖特软件有限公司。
在品牌孵化方面,《广州市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制造业向品牌化、定制化转型,支持建立设计中心、新品研发中心、新品牌孵化中心。黄欣认为,化妆品是个性化鲜明、精神属性非常高的产业,需要一系列设计赋予自身更高的时尚价值。
根据《行动计划》,到今年炒股怎么申请杠杆,广州全市时尚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在品牌加持下,消费工业关联起更高附加值的万亿时尚产业,广州正擦亮“时尚之都”的城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