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郑州原油期货配资,乡村旅游正成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路径。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要“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并围绕产业升级、文化赋能等方面作出系统性部署,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文化赋能乡村旅游
文件指出,要“通过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
这不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乡村旅游。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
连南千年瑶寨
2024年强调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设施建设培育,2025年则要求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更加强调“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义。对于乡村旅游来说,“非遗”保护、宗祠、古楼等建筑背后蕴含的历史与文化将赋予其更多的活力,同时吸引更多人前来旅游。因此,今年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需要加强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引导农民发展民宿经济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指出,要“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
2024年一号文件对此表述为“推进乡村民宿规范发展、提升品质”。可见,2025年文件更加强调要激活农村闲置资源,鼓励农民农将自有住宅转化为经营性资产,使乡村旅游真正成为富民工程。
此举在某些地方已有成功的先例。例如,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境内的莫干山,一幢幢村宅经过修葺、翻新,变身成一间间民宿,结合村庄里的美景、美食,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是中国民宿发展较早、较成熟的地方。《纽约时报》曾评选它为全球最值得去的45个旅行目的地之一。这种制度使民宿成为了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枢纽,既吸引城市资本技术下乡,又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
莫干山民宿集群
鼓励城市人才服务乡村旅游
一号文件还指出,要“鼓励和引导城市人才服务乡村,健全评聘激励机制”。城市人才下乡不仅为乡村旅游注入专业能力与创新思维,还可进一步激活乡村文化活力。
一方面,城市人才可通过完善乡村旅游的设施等方面提升乡村旅游的规范化;另一方面,还可推动文创、非遗体验等项目的落地实施,提升乡村旅游的特色化;同时,还可推动传统农家乐向精品民宿、休闲农庄等高端业态转型,真正做到“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
醒狮冰箱贴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系统性框架,其核心是通过“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路径,将乡村旅游打造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未来,乡村旅游的推进需依托县域统筹,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最终达成农业增效、农村增活、农民增收的目标。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严秋璠
图片:源自网络